传销分子利用“误导信息效应”才会让你深信不疑
作者:郭滢 2021-09-17 08:40:18 心理百科

我们的记忆往往并非现实的“忠实”再现,它有时也会“背叛”我们,让我们产生对过去未发生过事件的错误记忆。尤其是当有不怀好心的人利用我们记忆的漏洞,操纵记忆,来获取自身利益的时候,我们就要格外当心了,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传销分子在试图向老人索要高额费用时,声称(实际没有)“我都和你说过了要交多少多少钱,而你都同意了。”如果老人被该误导信息干扰,错误地回忆出欺诈性口头合同的具体细节,那么他/她将更可能成为骗局的受害者。

传销分子利用“误导信息效应”才会让你深信不疑

上面这个例子体现了一种叫误导信息效应的记忆现象,它是指接触误导信息后,对过去经验和事件的记忆与事实发生偏离的心理现象。

这个现象我们在之前的推文里有做过细致讲解,这里就不赘述啦(点击下方图片可以跳转哦)~

传销分子利用“误导信息效应”才会让你深信不疑

今天我们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面对误导信息,老人是否容易被它“摆布”?以及背后的心理机制是怎样的。

我们上面举的“我告诉过你”的例子中,传销分子说的“我告诉过你费用为X,而你同意支付”就属于与事实相悖的误导信息。研究者为了模拟这种情境,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关联词对,如"膝盖—弯曲(knee—bend)",然后被试在记忆测试中依据线索词“膝盖”引发的回忆,进行单词补全"b_n_"。

研究关键的操纵在于完成单词补全前,会呈现启动词,启动词分为三种:正确启动,错误启动和基线启动。正确启动指学习阶段线索词对应的目标词,即"弯曲(bend)",错误启动指非目标词,但是也与线索词存在关联,也能完成补全任务的单词,如“骨头(bone)”,基线启动就是没用的乱码&&&&(被试知道启动词不一定是正确答案)。

这里的错误启动就模拟了“我告诉过你”的情境,即我告诉你的启动词不是你之前学过的,你会受这种误导信息干扰么?

研究发现,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受错误启动干扰而做出错误回答,即回答“膝盖—骨头”的概率要远高于正确回答“膝盖—弯曲”的概率,并且使用模型构建的方法,研究者发现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老年人非常轻易地就被误导信息“捕捉”了。

相比于依据对学习词对的回想,依据回答前短暂出现的启动词来进行回答对老年人来说是自动加工,因此老年人很容易就跟着启动词“走”了,不再去回想当时学的是什么词对。当启动词是错误启动,也就是与事实不符的误导信息时,老年人就更容易受它干扰产生错误记忆了。事实上,老年人不一定是不记得学的词对是什么,而是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这种“回想”,而用自己最熟悉,最不费力的方式进行回答了。

传销分子利用“误导信息效应”才会让你深信不疑

除了上面说的这种启动,情绪唤起也是一种自动化加工。比如传销分子利用人们对不好事情的恐惧心理,吓唬人说“你要不按我说的B做就要大祸临头了!!!”。

但可能事实上发生的是A。就这样,这些不法分子将不符合事实的误导信息糅杂在极度唤醒的状态中,让人们,尤其是老人放弃了对记忆主动的、努力的提取,而听信传销分子的谎话,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目前学界还在积极探索能用什么样的方法避免或缓解老年人对误导信息采取自动加工,从而产生错误记忆,带来不利影响的状况。虽然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但有一点是能达成共识的,那就是当可能面临误导信息时,在回想真实事件时努把劲,认真地思索总是没坏处的。我们要警惕身边可能的误导信息,知道有的人告诉我的东西不一定是真实的、正确的,这种警告也有助于防止我们掉入误导信息效应的陷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