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关于做父母
作者:解心在线 2022-06-14 08:42:16 成长心理

关于做父母 最近,多个城市实行多校划片政策,似乎意味着学区房时代即将走向尾声。 但关于教育的讨论仍未停止,家长依然焦虑,“鸡娃”仍然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鸡娃”最激烈的战线在中国最富有的大城市。在过去40年经济高速增长和教育扩张同步进行的时期,一个新兴的“新中产一代”群体在大城市中形成: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科层制的组织中依靠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生。但对他们而言,在一个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里,向上看,有来自上层精英的压力,向下看,滑入底层的不安全从未消失。 


自我成长,关于做父母

对于这些“新中产一代”而言,教育是他们熟悉的路径,也是他们为孩子创造一个有保障未来的最可及资源。可是,他们受益于时代的红利,他们的孩子再难搭上同样的快车。向上流动的欲望与向上流动的挫折,将焦虑逼到极致。 异化的竞争中,内涵丰富的教育已经被分数覆盖。人的成长、身心的健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呵护和培养都可能被视作并不紧迫的问题,从而被忽视甚至遗忘。 那些焦虑的家长们,接下来要怎么办? 翻开三联这期《不焦虑方法论:“鸡娃”与自驱力》,你会发现教育的背后所指向的,并不是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家庭的问题,这里面包含着很多困境与思考—— 

教育问题引发的焦虑,家长要如何化解?

“鸡娃”背后,新中产一带面临着哪些挫折与欲望?

在发现孩子有游戏天赋时,家长要不要将它扼杀?

名校毕业的年轻人,是否可以从事有悖于传统观念的职业?

关于心理成长刷朋友圈的时候,我们总有一种感觉,好像全世界的人都在做有趣的事情,钻戒、旅行、体面的工作,在滤镜的微光中,一碗面条都闪耀着诱人的光芒,给我们存在主义式的焦虑和百味杂陈。 于是,我们忍不住发出天问:“为什么别人都过得比我好?” 这种嫉妒心理并不罕见。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史密斯认为,嫉妒通常源于两种因素的结合。

第一是相关性:你羡慕/嫉妒的东西常常对你有着个人意义,第二是相似性,一个被我们嫉妒的人,一定在某种程度上与我们有可比之处。所以,我们最不能忍受的,是与我们最为相似之人的成功。 

而社交媒体的出现加剧了这种社会比较。首先,它将社会比较的范围拉得更广。如今,我们要比较的对象,不仅是现实世界里的熟人,也不仅是广告里某个完美的陌生人,还包括越来越多“貌似完美的普通人”。以前你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生活的细节,但现在你能看到他们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旅行、派对、餐厅、感情…… 

自我成长,关于做父母

《午夜巴黎》剧照社交媒体的发展也随之催生了FOMO——“害怕错过综合症”。FOMO其实是两种情绪的结合,是在关于外部世界的焦虑中包裹着一层关于内在自我的恐惧。表面看上去,它是关于错过享受人生各种快乐的可能性,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关于错过了那个我本来可以成为的人。我没有成为那个想象中最好版本的自己。 既然我们如此需要在与他人的对比中确认自己的价值,那么,关于世界的问题,最终都会变成自我的问题。在对别人的嫉妒中,真正引发的是对自我的深切怀疑。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