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的明明是别人,凭什么我要去改变?
作者:xiaoyu 2021-01-28 08:43:24 成长心理

有一位女士有母女关系问题。

她的母亲是一个经常的原告。在她妈妈眼里,她做的一切都是错的。在她母亲长期的指责中,她要么指责她的背影,要么冷眼看着她。结果母女关系渐行渐远。

后来她来到博仁【Satya模式课程】学习,想通过学习家庭辅导来解决母女关系。

演讲者李世清老师说,谁学了就会变!

她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觉得有点生气,有点迷茫:如果有什么不对劲,那就是我妈!我为什么要改变?

有问题的明明是别人,凭什么我要去改变?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中将来访者分为七个阶段。最严重的阶段就是否认自己有问题,拒绝改变,拒绝向别人求助。那些能够意识到自己有问题,需要改变,懂得求助的人,只是更健康,更有力量的人。

所以,能来学心理学或者敢于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都是真正想解决问题,想改变,敢于行动,懂得寻求专业人士帮助的人。

心理学初学者会学到很多处理心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但是有些初学者很容易陷入分析别人,改变别人,在书前给别人贴标签,强化这种认知的误区。这也是不建议自学心理学的原因。

在关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被分析和改变。其实除了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所以别人可能有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解决我们关系的问题。

有问题的明明是别人,凭什么我要去改变?

在家庭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关系周期。

例如,当一个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老师会以讽刺和挖苦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激烈反抗老师,老师一直压着他。当学生发现反抗无用时,他开始自暴自弃。当老师看到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时,他愿意放弃自己,所以他决定放弃学生。最后,学生逃学,厌倦了学习。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因果循环,只要师生中的一方在一个环节改变行为,这种关系的恶性循环就可以打破。

正如家庭治疗师Satya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中所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处理才是问题。

在京师博仁【萨提亚模式课程】中中,这个女人通过冰山理论探索自己的情感和自我,看到自己依然爱着母亲;通过家庭雕塑,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辛苦并不容易,导致母亲试图通过指责这种强烈的沟通方式来赢得家人的理解。然而反而引来指责和厌恶,让她不被理解反而更加坚定。后来,根据这位女士自己的分享,她鼓起勇气,用一致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为母亲责怪她。她妈妈一开始很惊讶,后来她流泪了,母女关系修复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最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