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常见的欺凌,就在孩子身边,却容易被父母忽视
作者:解心在线 2022-10-09 08:19:22 人际心理

很多家长都知道“校园欺凌”,但具体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大家真的清楚吗?

拳打脚踢固然是;那假装不经意用脚绊一下,手肘撞一下,这算不算?

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暴力也固然是;可对某个学生起绰号、翻白眼、作恶心表情,这又算不算?

还有,有时老师有些方式不当,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了,家长也隐隐觉得不妥,这又算不算校园欺凌?

以上这些还都是家长能知道的,有更多隐性的、孩子没说出来的校园负性事件,父母们根本就不知道!

父母们最好对“校园欺凌”这个概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预防、识别和应对。

01

广义上的校园欺凌,

其实非常普遍

2020年,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订,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

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以前,大众主要关心的是孩子之间的肢体暴力、身体伤害,现在定义里明确了精神损害,意识到孩子们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可是,“学生欺凌”等同于“校园欺凌”吗?还有,有时候我们也会看到“校园暴力”这个词,那3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中,并没有对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直接进行定义,只不过一说起这些名词,大众们通常会想到这是发生在校园里的、学生对学生之间实施的肢体暴力、语言暴力、性侵或性骚扰,尤其是前面两个。

但我们对大量青少年实施临床心理干预时发现,“校园欺凌”的涉及范围比这个大众普遍的理解更加广泛;又或者说,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的、涉及权利被侵犯的人际关系负性事件,其实比大众想的更多。

有很多患有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甚至是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孩子,他们在校园里遭受过的负性人际事件形式多样,有来自于其他学生的,还有老师的,甚至还有其他学校的学生、社会上的闲杂人员、甚至涉黑人士等等。

而这些事件发生的地点也不仅限于校园内,还有可能发生在校外兴趣班、托管班、补习班,有时也可能是上学、放学的途中。哪怕在网络上,也有可能存在欺凌,同学散播孩子的谣言、暴露孩子的隐私,在网络上对孩子人身攻击等等。

而他们遭受别人欺凌的方式,除了新闻中常见的肢体暴力、语言辱骂、恐吓勒索之外,还有很多是同学有意无意的嘲笑、捉弄、排挤、背地里说坏话等等。

这些常见的欺凌,就在孩子身边,却容易被父母忽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像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有的同学不怀好意,假装不小心撞了孩子,或者打翻孩子的东西,翻白眼、做恶心状、起哄、做恶作剧等等,其实都有可能给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这些事件虽然看上去都不严重,但其实在孩子的现实生活中更加常见、发生次数更多,也更难得到老师的重视。如果这些做法屡禁不止,长期存在,那就算得上“广义上的校园欺凌”了。

这些常见的欺凌,就在孩子身边,却容易被父母忽视

狭义上的校园欺凌与广义上的校园欺凌的区别,点开可查看大图

 

也就是说,我们在“校园欺凌”专栏里所指的,是广义上的校园欺凌,跟大众理解的有所不同;我们对“广义上的校园欺凌”的理解和危害也更加深入。

希望读者们、尤其是父母也要加强意识,并不是一定是孩子之间的、发生在校园内的,才叫校园欺凌,才值得重视,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识别孩子是否存在被欺凌的隐患。

02

这3类隐性校园欺凌,

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那在我们上面提到的“校园欺凌”的类型里,哪些最容易被家长忽视,导致孩子救助无门,甚至觉得告诉父母也没用?

主要有以下3种:

第一种是发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孩子被同学或校外人士拳打脚踢、羞辱,但同时又被恐吓不能告诉父母,否则会被打得更惨。

孩子心里非常恐惧,真的很有可能被这些人吓坏了,不敢告诉父母,直到父母发现孩子不对劲,身上有伤痕,或者孩子害怕得不敢去学校时,才发现事态严重。

第二种是老师对学生的欺凌,这种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甚至是合理化,总对孩子说“老师是为了你好”“你要是做得好,老师怎么会骂你”。

有些老师初衷是好的,确实是希望帮助学生矫正一些不良行为,但方式方法比较粗暴直接,体罚、辱骂,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而且有的老师十分严厉,有可能正是受父母所托,想让老师好好教育教育孩子,该打就打。

但个别老师有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很可能是缺乏同理心的人格障碍患者,他们对学生的过度处罚有可能是带有恶意的,就是为了泄愤,侮辱、羞辱学生。

当然,有时候很难完全分清老师是为了学生好,还是带有羞辱性质,有可能老师的行为背后同时存在这两种心态。

像我们接诊过的患者小桃,因为长得好看,不少男生喜欢她,还有两个为了她约架。结果事情闹得连老师都知道了,还把责任归到小桃头上。

老师喊来了小桃的妈妈,在年级走廊上大声批评妈妈管教不当,还说小桃勾引男人,像个小妓女,包括小桃在内的全班同学都听见了,她妈妈当时也没有维护她。这对小桃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那这个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小桃解决问题,还是为了泄愤、羞辱?

我觉得两者都有,她希望小桃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跟异性交往适可而止;但她很可能也因为此事受到了来自领导的压力,觉得很没面子,便把怒气发泄到小桃及其妈妈身上,而且用词极端,丝毫没有顾及学生和家长的感受。

还有的老师对部分学生群体带有歧视,比如对患有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学生。老师可能会在班上谈论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话题,有意无意地贬低、指责患者“脆弱”“矫情”“白眼狼”“不孝”,对班上的学生患者含沙射影,这也会带来明显的心理伤害。

这些常见的欺凌,就在孩子身边,却容易被父母忽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更严重的、甚至涉及违法犯罪的,还包括老师对未成年学生的性侵、性骚扰,大学教授、导师利用威逼利诱等方式与学生发生性行为,而且不限于男老师对女学生的侵害,也有可能是男老师对男学生的侵害!

而且,很多老师吃准了学生们不敢告诉家长,或者即使告诉了,家长也不会相信或重视的心理,更加肆无忌惮,对学生造成严重的侵害!

其实涉及到性的时候,不光是老师对学生,也有很多是学生对学生的骚扰和侵害。情节相对轻微的,比如男同学撩拨女生的衣服、裙子、内衣等,故意说一些带有性意味的话语等等;而严重的,有可能是偷窥、强迫别人看性相关的图片视频,甚至是构成犯罪的性侵!

而且,这个话题很敏感,很多孩子可能遭到了相关侵害但不敢说出去,有强烈的羞耻感,可能同时也受到恐吓、威胁,内心非常痛苦、害怕,也导致这类欺凌行为有一定隐蔽性。

第三种就是上面提及到,很容易被看作是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发生小矛盾的负性事件,如嘲笑、起哄、恶作剧式的捉弄,背地里说孩子的坏话,故意作出厌恶孩子的样子等等。

我们接诊过的很多青少年都有这种经历,尤其是女生。

比如患者星研,在大约二年级时,她在托管班午睡没睡着,旁边两个女生小声地商量着,“我们以后不要再跟星研玩了,要不,我们趁她睡着,把她扔井里去吧,再往井里扔几条蛇”。原来是两个女生把星研的铅笔弄坏了,很怕星研妈妈找麻烦。

星研听了非常惊讶,也很伤心,从没想过她把两个女生当朋友,但朋友却想密谋害自己,造成了不小的心理伤害。

还有一个患者,她长期被几个女生小团队排挤,还鼓动其他同学一起捉弄她。比如发练习册时,故意跳过她不发;同学不小心碰到她的物品时,故意作出翻白眼、呕吐的样子……

像上面这些事情,如果孩子跟家长说,往往得到的回应是,“哎呀这都是小事,你就管自己学习,别理他们”,或者“他们就是跟你开个玩笑,有什么好生气的”。

孩子内心的委屈、愤怒、痛苦,就这样被家长轻轻地一句带过,导致他们再也不愿意告诉父母了。

另外,从更广义的角度上讲,有的孩子虽然没有被直接欺凌,但看到校园欺凌就发生在身边,目睹同学遭受肢体暴力、语言暴力、排挤欺压等等,他们心里也有可能会产生害怕、愤怒、厌恶的负性情绪,形成一定的心理创伤。

所以,很多人以为校园欺凌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只要发生了,家长、老师就一定会发现,孩子们也一定会说。但其实校园欺凌不但一直存在于孩子身边,并随时有可能降临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而且出于很多原因,孩子的痛苦、求助也未必能及时被发现、重视,孩子遭受的身心伤害就越来越大!

如果读者看完文章后非常有感触,也欢迎在评论区、或者私信我们,说出自己曾经遇到过、或听说过的校园欺凌事件和形式,有助于对更多家长、孩子有启发,增强防范意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最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