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恋情为何难以迈向婚姻的殿堂?
作者:解心在线 2024-04-25 10:16:10 婚恋心理
长跑恋情为何难以迈向婚姻的殿堂?

在众多的情感经历中,七年之痒一词仿佛成为了一种共通的心灵密码,暗示着一段亲密关系可能面临的转折点。

“七年止痒”,这个词在恋爱中仿佛如同魔咒一般,成为许多人爱情与婚姻旅程中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有人甚至认为,恋爱关系一旦跨越了七年的界限,便极有可能走向平淡,甚至走向终结。细究其因,七年之痒的现象或许源于情侣们在长久相处后所经历的深度认知与情感变迁。

当两人相知相守至一定阶段,彼此间的熟悉度已达到顶峰,往日的激情与新鲜感逐渐被日常琐碎与习惯性互动所替代。

此时,那些曾经被热恋光环掩盖的个性差异、生活方式的冲突以及对未来期待的分歧,开始在岁月的沉淀下浮出水面,对关系构成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部分情侣可能会陷入“越恋爱越不想结婚”的困境,担心步入婚姻只会将矛盾放大,而非解决问题。


01.恋爱初期的滤镜效应与后期的真实显现

恋爱,这趟基于情感直觉的奇妙旅程,自始便携带着人们对理想伴侣的憧憬与期待。

不少人在坠入爱河之初,尤其是在炽热的蜜月期,都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满足感: 眼前之人似乎就是自己寻觅已久的完美伴侣。

彼时,对方的形象宛如被理想化的光环笼罩,即使偶尔察觉到对方的小缺点,也被爱恋之情巧妙地遮蔽,选择性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种如痴如醉的状态并不会永恒持续。科学研究揭示,恋爱过程中多巴胺一一被誉为“快乐激素”的分泌峰值通常只能维持约48个月左右,随后便会自然回落。

随着这段“化学浪漫”的热度减退,人们开始逐步褪去内心投射在伴侣身上的理想化滤镜,真实面貌逐渐清晰显现。

当滤镜消散,再审视身边的爱人,原先的欣赏与喜爱可能被一丝丝不满与烦躁所取代。

曾经善解人意的她,似乎不再那么理解自己,转而提出更多要求,稍有不顺意便指责与絮叨不止。

昔日体贴入微、主动分担家务的他,如今却仿佛日益慵懒,许下的“不让爱人受半点委屈”的誓言在油瓶倒地无人扶起的日常中渐行渐远。

类似的情景在二人世界中频繁上演,对方身上的小瑕疵愈发凸显,令人不禁困惑: 那位曾经令自己爱不释手、满心欢喜的伴侣究竟去了哪里?

是对方真的变了,还是他们原本就是这样的人?

这种理想化现象并非对方的突然转变,而是恋爱初期我们自身的一种心理构建。

在关系的萌芽阶段,我们出于内心的需求,无意识地将对方理想化,赋予他们超越实际的完美特质。

这种理想化的投射既源自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是自我情感满足的一种体现。


02.真爱接纳真实,假爱追求幻象

真正的爱情,其核心在于接纳与理解伴侣的真实面貌,而非执着于自我幻想的投射。

当恋爱的滤镜褪去,双方展现出未经修饰的自我,这一刻的相遇才称得上是爱情中的真实交汇。

毕竟,无人能够永续扮演他人理想中的角色,我们终究要回归各自本真的自我。

倘若在亲密关系中,一味坚持将内心的理想化形象强加于对方,期待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行为与性格,那么这段关系将陷入无尽的自我矛盾与消耗之中。

无论更换多少伴侣,重新开始多少次,只要仍秉持这种理想化投射的心态,终究会在相似的节点遭遇同样的困扰。

因此,建立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首要在于尊重现实,接纳对方的真实存在,并学会在这样的基础上与之和谐共处。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所言:“真爱接纳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假爱则试图将对方塑造成自己心中的理想模型。”

当我们对伴侣进行理想化时,实质上是在将其当作承载自我期待的投影幕布,隐含的信息是“我对你现有的样子并无兴趣,我渴望的是你能成为我心中所构想的那个你。”

这种心态恰恰揭示了“七年之痒”乃至诸多感情破裂的根本原因:对理想化伴侣的过度追求,导致对真实伴侣的忽视与不满。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世间并无天生契合、完全符合个人理想标准的伴侣存在。

真爱的发生,恰恰在于双方愿意祖露真实的自我,通过一次次真诚的碰撞与深入的理解,逐渐磨合、接纳彼此的差异,从而在真实互动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遇与交融。

唯有如此,爱情方能在时间的洗礼下历久弥新,而非止步于理想化的幻象之中。


03.在真我祖露中遇见美好关系

优质的亲密关系,其根基在于双方都能够坦诚地展现真实的自我,不掩饰情绪,不回避问题,勇于在对方面前呈现脆弱的一面。

这意味着,双方不仅要有勇气卸下防御的外壳让对方触及自己的内心伤痕,更要勇于与真我进行深刻的对话与相遇。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阐述,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可分为三层结构: 外层的保护层、中间的感受层(伤痛层),以及最深层的真我。

保护层犹如我们日常社交中的面具,它塑造了一个看似强大、无懈可击的自我形象,但这并非我们真实的内心。

紧随其后的是感受层,亦即伤痛层,它承载了我们深层的情绪体验与过往的创伤记忆。

而隐藏在最深处的真我,则是最为纯粹、未被外界影响的真实自我,它往往深藏不露,连我们自己都难以轻易触及,更遑论他人。

然而,要想在亲密关系中建立起深厚的信任与理解,就必须敢于打开心扉,让真我与对方相遇。

这意味着在互动中直面关系中的喜悦、愤怒、悲伤与恐惧,毫无保留地将真实的感受传递给对方,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唯有如此,双方才能在情感碰撞与交流中深化对彼此的认知,实现真正的心灵相通。

相反,若在交往过程中仅停留在表面的交谈,或是每当触及真我时选择退缩,那么这段关系将难以抵达真正的亲密。

过度的自我保护,尽管能暂时避免伤害,却会阻碍情感的流通与理解的深化。

压抑情绪、隐忍不满,不仅会令伴侣感知到对关系的不信任与冷漠,还可能导致关系内部积聚负面能量,久而久之,关系便会陷入僵化甚至恶化。


04.通过“排毒”过程净化亲密关系

何谓“排毒”?在亲密关系中,这个词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清理与化解那些积压在双方心底的负面情绪、未解矛盾及潜在冲突的过程。

提及“冷战”,我们并不陌生,这是情侣间处理争端时常用的一种策略: 暂时保持距离,各自冷静,避免在情绪激动时说出伤人的话语。

这种做法本身并无不当,旨在为双方提供一个平复心情的空间。

然而,问题在于,许多人在冷静过后并未积极寻求问题根源,反而选择将矛盾“雪藏”,生怕重提旧事再次引发争吵。

这种对问题的回避态度,实际上是在为关系积累“毒素”。尽管表面上双方看似和解,但深层次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它们潜伏于内心深处,犹如定时炸弹般等待某个时机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

于是,我们常看到一些伴侣看似吵吵闹闹又迅速和好,仿佛争吵已成为常态,旁观者甚至认为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不可能分开。

然而,真相往往是,这些反复的争吵实为一种慢性积怨的过程。当失望累积到一定程度,一方可能在某一天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且这样的分手往往更为决绝,复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如何有效地为关系进行“排毒”呢? 答案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一一那就是直面冲突,勇于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与不满。

逃避冲突,无异于拒绝深入关系,阻碍了与伴侣进行深层次心灵沟通的机会,也错过了更全面了解对方的契机。

唯有正视并妥善处理冲突,方能推动关系向更深、更亲密的方向发展。

当然,“排毒”并非无节制地宣泄情绪,而是要在珍视关系的前提下,适度地运用冲突作为增进理解、强化联结的工具。

关键在于把握好“度”,既要诚实地表达内心诉求,展示真实的自我,又要避免过度指责与批判,确保“排毒”过程有助于关系的净化与升华,而非单纯的情绪发泄。

如此,关系中的双方才能在一次次“排毒”中实现真正的疗愈与成长,共同构建更为健康、稳固的亲密关系。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