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状态下为何倾向自我封闭:解析社交退缩现象
作者:解心在线 2024-04-30 11:38:28 心理健康

抑郁症状态下为何倾向自我封闭:解析社交退缩现象

抑郁症的侵袭,如同陷入一场精神迷雾,将个体推入认知与情绪的困境。

在探索内心世界的旅程中,我们遭遇了真实自我、理想自我与记忆中旧我之间的鸿沟。当真实自我的面貌骤然显现,其与理想化形象及昔日印象的巨大反差往往令人难以承受。

实际上,根据霍妮在其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中的阐述,我们过去所认同的那个自我,即所谓“意象自我”,往往被过度美化或夸大,与真实的自我并不相符;

而当前自我在抑郁心境的影响下,又可能被过度贬抑,呈现出失真的一面。

因此,抑郁症发作后,个体所面临的不仅是情绪的低谷,更是对自我认知的深度困惑与挣扎。


一、与朋友的冲突

在抑郁症的阴霾笼罩之下,个体在直面真实自我与理想预期间的鸿沟时,往往会对自身价值产生严重质疑。

原本以为完美无瑕的自我形象在强迫性思维的贬抑作用下变得愈发卑微,仿佛现时的自己已毫无可取之处。此时,强烈的自尊心与好胜心再度被唤醒:

“他们必定会嘲笑我,对我嗤之以鼻。

“我完了,永无抬头之日。再无可能在他人面前昂首挺胸。”

第一重矛盾由此浮现: 我们感到自己逊色于他人,败给了竞争对手,预设他人会对我们冷嘲热讽。

接着,当我们看到原本不如自己的人如今却过得风生水起,内心愈发苦涩,怨恨自我,甚至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最失败的存在。

自信心被无情地摧毁,碎裂成片。

偶有外出与友人相见,却总感觉他们在背后指指点点,对我投以轻蔑的目光,仿佛他们谈论的一切负面内容都是针对我。

恐惧感随之滋生,表现为广场恐惧、人际恐惧,进而走向自我封闭,与家人、亲戚、朋友渐行渐远。

这一切皆因我们无法接纳残酷的现实,于是选择逃避。我们幻想寻一处世外桃源,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让自己隐匿其中,远离尘世纷扰。


1、欲求助而心有余悸

先前的文章曾提及,在抑郁之时,尽管内心渴望朋友伸出援手,但开口求助却无比艰难。回溯往昔,自觉颜面无存,无颜面对他们。

毕竟,春风得意时,我曾无意间伤害过许多人;

又或许,因他人微不足道的过失,我便耿耿于怀,导致关系疏远。

此刻,自信全然崩塌,过去的我只愿展现最光彩照人的一面,如今落魄至此,加之曾对他人造成伤害,我认定他们定会袖手旁观,不愿施以援手。

于是,内疚、自责、孤独感接踵而至,在强迫性思维的驱使下,过往的错误被反复咀嚼,暗示自己那些被我伤过的人定会对我落井下石,此种情绪最终转化为自我仇恨与绝望,继而深化为自我攻击。


2、为何无人能懂我?

抑郁症发作时,我曾向几位挚友倾诉心声,但并未透露我正遭受抑郁症的折磨,只是叙述了当前的各种困境与困扰,反复向他们诉说。

然而,朋友们并未展现出我期待的理解与同情反而认为我充满负能量,一味抱怨,不愿过多交流。那一刻,另一种情绪油然而生一一愤怒;

我曾对你们关怀备至,你们失落时都是我在安慰你们,为何如今我困顿之际,你们却置之不理?”

“你们本应关心我,陪伴我,你们曾是我最亲密、最信赖的朋友啊!"

愤怒的思绪在强迫性思维的推动下持续发酵,我愈发坚信世间无人善良,最终转化为深深的怨恨之情。


二、如何处理与朋友的关系?

1、他人嘲笑的假象:投射心理的剖析

许多人认为朋友会在自己身处逆境时嘲笑自己我也不例外,直至经历了一番深刻的自我转变。

我开始致力于脚踏实地行事,不再仅凭逻辑揣测事物成功的可能性,而是通过亲身尝试与调整,去探求实践的可行性。

我渐渐发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做起来实则充满挑战,错误在所难免。

当我开始接纳人生的坎坷不平,接纳自身的不完美并勇于展现这些瑕疵,接纳犯错并从中汲取教训,接纳失败并借以积累经验、实现成长。

当我开始实事求是地对待每一份工作,意识到它们并非想象中那般轻松时,我停止了对他人的苛刻评判与揣度,甚至对身处困境之人萌生怜悯,愿意伸出援手。

因此,我认为,唯有与自己和解,方能与世界和解。我们所担忧的他人嘲笑,实则是自我投射的结果。当我们身处逆境,也会对同样境遇的人抱有嘲笑之心。

我常对群友分享:“或许无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我们更多的是依据自身需求与内心状态,去揣摩他人。你如何看待自己,决定了你眼中的世界。”


2、接纳现实,欣赏并学习他人之长

当前的我们并非如强迫思维暗示的那样一无是处,只是在过度对比与自我贬低中,自信心瓦解,形成了错误的认知。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依赖他人的赞誉来确认自我价值,故而他们展示出的光鲜一面往往并非真实,背后可能隐藏着深深的自卑。

此刻的他们也并非真实自我,我们所看到的优点仅是表面现象。因为在自我贬低的视角下审视他人,我们自然显得相形见绌。

至于那些曾经看似不如我们的人,其实并非真不如我们,只是我们忽视了他们身上我们未曾重视的特质。

例如,我们过去可能轻视情商,认为诚实之人易遭欺凌,而事实上,他们懂得付出、忠诚且踏实,因而受到上级赏识。

相较之下,我们可能过于桀整不驯,无意间对领导表现出轻视,故而不受青睐。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承认在某些方面应当向他人学习。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进步,不断完善自我。

最后,我们必须承认身边那些真正成功的人的确比我们优秀。他们情商高、能力强,私下付出了大量心血。

只是我们在他们成功的光环下,往往忽略了他们的辛勤努力。

所以,该认输时应坦然认输,不必心生嫉妒,只需欣赏他们的成就。

嫉妒之心,不仅抑郁症患者会有,许多正常人也同样存在,这是人性的一种常态。

因此,无需因嫉妒而自责。

嫉妒会导致内心滋生阴暗思维,进而影响行为,可能表现为故意刁难、恶意中伤,最终损害人际关系。

相反,唯有欣赏他人优点,我们才能谦虚地向他人学习,进而取得进步。


三、拥抱理解、宽恕之道

踏入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对于未曾亲历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即便是专业的心理医生与咨询师,有时亦感鞭长莫及。

我们的朋友,尽管怀揣关切之心,却同样面临着理解的挑战。

在抑郁的阴霾下,我们那些负面情绪、消极思绪,往往不是一次性宣泄便能释然,而是如潮水般一次次涌来,反复咀嚼着同样的困扰。

在旁人眼中,这些看似简单易解的问题,实则对我们而言犹如千斤巨石,难以挪移。

正如“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在其中挣扎,他人在旁观察,两者间的认知鸿沟由此产生。

有位朋友曾在公众号留言表达困惑:“我感觉朋友们不愿再与我交谈,似乎我也无法跟上他们的思维节奏。”

我的回应是:“朋友们并非刻意疏远,而是面对你反复倾诉同样的痛苦,他们的耐心难免耗尽换作是你,恐怕也会如此。至于思维脱节,并非你跟不上,实乃抑郁使你过度聚焦自我,无暇倾听他人,待心境好转,自然会恢复同步交流。”

世间万物皆有瑕疵,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冲突与伤害。某些人的确可能对我们造成深深的创伤,但我们应意识到,这只是极少数,并非普世现象。

或许,那些伤害我们的人,也曾被我们无意间触碰其利益,抑或他们自身正承受心理困扰。

再者,人孰无过?我们亦需反省自身的过错。

宽恕,是抑郁症赠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它教会我们理解他人,宽看他人,更是宽恕自己。

以此为契机,我们开始重塑人际关系,提升心灵境界。


四、诚恳道歉,修正过往,预防再犯

道歉并非示弱,反而是彰显勇气的表现,它标志着我们敢于直面过去的失误,愿意踏上改过自新之路,同时也为修复受损的友谊提供了可能。

即便挚友早已选择谅解,这份道歉依然意义重大,它让我们放下内心的愧疚,珍视相遇的缘分,继续携手前行。

尽管我们已竭力道歉,仍有可能遭遇对方无法释怀的情况。

此时,无需过分纠结,只需确信自己已尽本分。

他人的选择应予以尊重。

内心无愧,便无需沉溺于懊悔,重要的是从过往经历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在新的社交旅程中,我们要以一颗纯粹无染的心去结交朋友,摒弃以往“交友即有所图”的功利心态。

真诚,意味着无私付出,不计回报,因为人们能够敏锐察觉到交往中的虚情假意。真挚的情感如同美酒,越陈越醇,唯有时间与真诚的互动,方能铸就坚固的友谊。

友谊如同田地,需要精心呵护与耐心耕耘。

当你全心全意对待他人,终将收获到那份真垫且深厚的友谊。

在人生风雨中,这样的朋友会成为你的坚实后盾,无论顺境逆境,始终相伴左右,彼此扶持共享喜乐,共度困厄。

经历过抑郁的洗礼,我们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开始反思何为真正渴望的友情。

表面的喝彩易得,患难中的陪伴难求。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巅峰时众声喧哗的赞美,而在于低谷时有人默默守望,陪你共度黑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