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是为了安慰,共情是为了理解
作者:星辰西米露 2021-05-09 09:05:55 心理百科

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定义共情是“进入另一人的内在体验,去思考和感觉自己的能力。”

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把共情描述为“治疗师准确地理解来访者正在体验的感受和个人意义,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来访者”。

此外,共情意味着“理解来访者的私人世界,似乎它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并不会丢失‘似乎’这一身份”。

如果每个人的内心是一个世界,共情则是进入其世界的钥匙。

共情发生在两个独立的个体之间,其中的一个尽力去与另一个共同体验。罗杰斯关于共情的观点,有助于解释这一微妙的平衡: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既要保持是你自己,同时又能与来访者一起充分地体验。

通过共情,我们可以拥有共同的情感——你懂你,我懂你。

简单的说,共情是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

对心理咨询而言,当我的头脑放松下来,全神贯注地聆听时,我的身体和情感,甚至能共振到对方身体和情感极为精妙地转折变化。

一、共情是天生的本能

几个月大的婴儿就能知道父母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能对此作出反应。

如果父母感觉难过,即使他们努力压抑自己不去伤心哭泣,不表现出面临的压力,婴儿仍然会哭闹,有时还要大喊大叫。而对于那些看起来没有哭泣的婴儿,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他们很紧张,变得谨慎小心、非常机警。

不仅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也有共情现象。

面对一只凶恶的扑过来的大狗,绝对不能转身就跑。动物学家解释,你一跑就把后背让给了大狗,容易激发出它基因里潜藏的捕猎本能,对你穷追不舍。

同情是为了安慰,共情是为了理解

还有一种解释,你逃跑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恐惧,大狗感受到了这种恐惧,这是猎物身上熟悉的味道,因此激发出了它心里残暴的猎食欲望。

正确的做法是面对它,张开双臂,朝它怒吼,从气势上压制它。

遇到更凶猛的熊也是如此,面对它,不要跑,要冷静,克服自己的恐惧。

共情是人天生就有的精神装置,安置在我们最早期的心理组织内,共情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只需要基本的前语言思维。

当人们成长时,思维能力也随之发展。思维能力很好用,但如果我们过分迷信它,就会阻碍共情能力的使用。

如果你试图“思考”另一个人的感受是什么,你就偏离了共情,偏离了与这个人的联结,进入了思维的独立世界。好消息是,一旦我们重新聚焦于共情能力,很快就能促进它的成长。

二、共情是一种观察工具

医生借助胃镜观察病人体内胃的病变部位,精神分析师借助共情-内省模式收集来访者内心深处的感觉、欲望和思考,共情-内省模式是精神分析收集资料的基本工具。

虽然来访者的内在世界无法被触摸或被看到,但是我们借助内省的过程在我们内部,并借助共情现象在来访者内部可以观察到它们。

科胡特指出,共情界定了精神分析能到达的疆域。只有凭借共情和内省有可能抵达的内心部分,才能被纳入到精神分析探索的领域。

假设潘长江要去理解姚明的生活,没有共情和内省,姚明的身高就是一个数字,没有任何感觉。

潘长江为了加深体验,开始借助替代性内省,在自己心里感受到姚明不同寻常的身高。并借助共情,把自己置身于姚明的内心中,体会他出行时遇到的种种不便:进门需要低头弯腰,不然老是碰到门框;坐车只能坐高头大马的越野车,一般的小车把自己塞进去都困难;衣服和鞋都只能定做,普通商店根本买不到适合自己的。

经过这样的共情,潘长江对姚明的身高就有了感性的认识,唤醒了他曾经不寻常或显眼带来的内在体验,开始理解到超高的身高对姚明带来的独特意义。

三、共情是一种回应

人类需要共情,就如身体需要氧气。

共情是生物存活的必需品。除非有共情环境,否则孩子无法存活下来。

假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放在空旷的大房间里,通过管道给他喂食奶水,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人陪伴他,没有任何回应,不管婴儿是大哭还是大叫,都没有任何人理他。

这个婴儿活不过半年。他犹如生活在地狱中,完全没有共情、无法认知的环境会激发出可怕的崩溃焦虑体验,婴儿不知道自己是谁,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在生命的最初,共情就代表着这个世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从这个意义上,尽管双亲的虐待和曲解对孩子发展中的人格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但这仍然好过拥有一个情感缺失、无回应的母亲。

共情,以及充满关怀的回应,在心理生命的诞生中有关键作用。婴儿天生具有各种内在潜能,它们被周围的人们选择性的回应。共情能引导并激发内在潜能,母亲的共情促进孩子自体的诞生,以及催化孩子的天生禀赋。

咨询师对共情的看法也在不断转变。从将共情看做咨询师为来访者做某事,到现在把它看做一个互动过程。共情理解是双向的,理解一个人和被一个人理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咨询师并不是“共情浸泡”在来访者的体验中,这样容易造成一种误解,即咨询师的孤立心智独自在来访者的主观世界徘徊。共情是一种回应,是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共情之舞”,是一个二元系统。

咨询师完整的角色应该是一边和来访者共同舞蹈,一边倾听这只舞蹈。

毕竟,共情本质上是一种情感链接。

四、对共情的常见误解

1、共情意味着好心或友善

共情,是一种观察方式,是价值中立的了解另一个人的模式。它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

吃人博士汉尼拔喜欢在受害者清醒的时候,当着他们的面吃他们身上的肉,还不断介绍不同部位最佳的烹饪方法。

他激发出了受害者身上深深的恐惧,把这种恐惧当做最好的佐料,一边品味人肉的香味,一边品尝恐惧的美味,达到双重享受,这是一种恶魔式的共情。

2、共情就是同情

同情是指我们为了他人而感受,而不是我们与他人共同感受到的情绪。

当我们得知一位朋友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们会为他感到巨大的悲哀和痛楚。

这是因为我们依据类似的失去亲人的经验,设想我们朋友的感受有多糟糕。这样的同情是支持性的,也相当有帮助,但它并不是共情。

经历亲人丧失的人们会感受到与其自身及处境相关的独特情绪,可能包括悲哀、愤怒、内疚和其他的情绪。

同情和共情都能够传达关爱,但它们传达的是不同的信息。

在这个例子当中,同情传达的是:“我知道当父亲去世时,我会有多伤心。你一定也很伤心,别哭了,我们抱抱。”

而共情传达的是:“你深爱的人去世了,你感到很伤心。我感觉到你的伤心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快要把你淹没。我理解你的感受。”

3、共情体验就是共情表达

体验是体验,表达是表达,我可以体验了却不表达。

对边缘型人格的来访者来说,咨询师的共情表达会让他们感到害怕和失去控制。边缘型不稳定的人格特质使得他们极度希望咨询师坚定和具有力量,如果咨询师去共情表达这份“不稳定”,会被他们认为咨询师很虚弱。

共情的概念一直在发展,咨询也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

当我想象我站在来访者的世界中心,感受他的感受,体会他的体会,我也终于能明白对抑郁的人来说,那些让他挫败和悲伤的小事都不小;对害羞的人来说,主动说“早上好”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对自恋的人来说,帮人拉开车门就是一种良善。

每个人的小星球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共情的人抛开了自己的轨道,在来访者的小星球上体验那方世界的春夏秋冬,遍历了他的星辰山河,仅仅是为了那句——“我懂你”。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