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追CP让人愉悦,而看真实情侣秀恩爱时却感到不适?
作者:解心在线 2024-03-28 09:56:15 婚恋心理
为什么追CP让人愉悦,而看真实情侣秀恩爱时却感到不适?

在流行文化中,追CP (即支持和想象某对虚构角色成为情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许多人沉浸其中并享受着由此带来的乐趣与满足感。

然而,当面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情侣的恩爱行为时,一些人却可能产生不适甚至反感的情绪。

这种看似矛盾的心理反应背后涉及多种心理和社会因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追CP的过程中,观众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和期待来构建理想化的恋爱关系,不受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限制与困扰,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感投射和幻想的空间。

而在虚拟世界中,CP之间的互动、冲突和情感发展通常经过精心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和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因此容易引发愉悦感和共鸣。

反观现实生活中的情侣秀恩爱,由于其真实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可能会触发旁观者的负面情绪。

例如,他人恩爱的表现可能勾起自身的情感缺失或对比效应,使人感到孤独、羡慕或是嫉妒;

又或者,过于直接或频繁的秀恩爱行为可能被视为炫耀或侵犯私人空间,从而导致不悦。

此外,现实中的恋爱关系包含着责任、妥协以及各种生活琐事的压力,这些是CP世界所不具备的,也可能使人们在观看真实情侣时无法像追CE那样单纯地享受美好情感体验。


01.秀恩爱,真不会分得快

虽然朋友们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在“秀恩爱”而仅仅是出于对恋爱幸福的自然流露和分享欲望,但作为旁观者,有时内心难免会冒出一句“秀恩爱,分得快”的潜台词。

秀恩爱这一现象在英文中可对应为 PublicDisplay of Affection (PDA),直译为公开示爱行为,即情侣在公共场合或社交媒体上展现彼此深厚感情的行为,包括亲昵交谈、亲密肢体接触等直接表达,或是通过日常互动中的默契与照顾,如父母间看似互相埋怨实则暗含关心的行为。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秀恩爱的形式也日益多样,比如在朋友圈发布与恋人出游的照片,更换成情侣头像,以及在社交平台上频繁互动等。

有研究者已经系统性地归纳了多种社交网络秀恩爱的表现形式。

尽管面对秀恩爱时,不少人的感受可能是复杂的,包含厌烦、失落、嫉妒甚至心酸等情绪交织在一起,使得“秀恩爱,分得快”仿佛成为一种普遍心理共识,甚至是默默的“诅咒”。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现有的科学研究并没有充分证据支持秀恩爱会导致关系破裂的速度加快,反而有研究表明,适度的秀恩爱可能有助于巩固情侣间的感情纽带。

例如,一项针对脸书用户的研究发现,那些将头像换为双方合照的用户通常对自己当前的关系满意度更高,并且与伴侣之间更加亲密。

进一步追踪显示,在人们对其恋爱关系感到更满意的日子,他们更倾向于在脸书上分享与恋爱相关的内容。

另外,针对212名美国大学生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脸书上表现出的秀恩爱行为,如将自己的状态设为“恋爱中”。

积极在对方页面留言互动、上传两人合影等,实际上可以通过增强双方对恋爱关系的承诺感,从而提高六个月后依然保持恋爱关系的可能性。

既然真实情况是秀恩爱可能有益于情侣关系的稳定,那么为什么人们对秀恩爱普遍存在反感的情绪呢?

要理解这种反感心理,不妨先从那些不令人反感的秀恩爱表现开始分析。


02.承诺大于炫耀的秀恩爱不招人烦

在朋友圈中,人们通常对于那些适度分享婚姻喜悦的动态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例如晒出结婚证、婚礼照片或是纪念日礼物等,这类内容往往能够引发好友们的热烈反响,大家乐于点赞,并在评论区留下一连串充满祝福的话语和温馨的表达。这样的秀恩爱方式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并乐意参与互动的。

然而,当某个人频繁且过度地展示恋爱细节,尤其是当这些内容呈现出过于浓厚的浪漫滤镜时,可能会引起朋友圈内其他人的反感,甚至有人会选择屏蔽此类信息。

这种情况下的极端表现形式类似“娇妻文学”即过分渲染和夸大的爱情描述。

这两类秀恩爱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所传达的爱情状态:一种是健康、充实且真实的情感流露;

另一种则可能更倾向于痴迷或夸张的表现,其主要目的似乎是为了炫耀而非纯粹分享情感体验。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为理解这种现象提供了一个框架,该理论认为完美的爱情是由激情、亲密与承诺三要素均衡构建的。

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与伴侣的合影或是写关于纪念日的情感长文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做出一种公开的承诺,这种承诺不仅能让伴侣感到安心,也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但同时,这种公开的承诺行为也可能被视为一种社交展示,类似于美食、财富或生活方式的展示,“爱”本身也成为了个体用来在社交比较中彰显自身优势的一种资源。

因此,如何看待秀恩爱的内容究竟是真垫的承诺还是刻意的炫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解读视角,同时也反映了信息发布者自身的心理动机。

尽管每个人都有权利展示自己的幸福,但观众同样拥有选择喜欢或不喜欢的权利,有时候这并非仅仅归咎于观众嫉妒心的问题。


03.引发社会比较的秀恩爱才惹人烦

另一种不易引人反感的秀恩爱场景,是在CP文化中粉丝们对心仪CP甜蜜互动的追捧,无论是现实世界的明星CP还是虚构故事中的动画、小说人物,只要CP能够撒糖,就能给粉丝们带来极大的快乐,甚至兴奋得在床上辗转反侧。

在CP文化尚未兴起之前,虚构作品中的人物秀恩爱也同样很少受到诟病,诸如金庸笔下的郭靖与黄蓉,他们的恩爱情节比比皆是,但却极少遭到读者的抵触和厌烦。

人们之所以更容易接纳虚拟世界的秀恩爱,却难以容忍现实生活中的秀恩爱,主要原因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秀恩爱与个体的生活更为贴近,极易引发个体的社会比较心理。

按照社会比较理论,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地位以及其他社会属性的认知,往往不是依据绝对标准,而是通过与周围他人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如同马克思曾经精辟地阐述:

即使一间狭小的房子,若周围邻居的房子同样狭小,它也能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

然而,一旦在它的旁边矗立起一座宫殿,这间小房子便显得极其寒酸了。

人们在进行比较时,通常选取与自己相似度较高的对象,这些相似性可能涵盖性别、努力程度、经历、年龄等多个维度。

因此,相较于父辈的恩爱表现,同龄人或相近群体的秀恩爱行为对个体产生的冲击更大。

在社交媒体上频繁秀恩爱的人群,由于与我们高度相似的身份背景,往往会成为我们进行社会比较的重要参照。

这种被动接收“秀恩爱”信息的过程,可能导致消极的社会比较发生,令个体认为别人的幸福指数高于自己,进而滋生嫉妒情绪,从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权利人取得联系,稿费领取与侵权删除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与稿费】。

社群

微信群

  • 易倾诉情感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分手挽回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婚恋技巧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家庭关系交流俱乐部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聊天室活动福利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易倾诉倾听师招募群

    加入

  • 扫码加我拉你进群

    请注明:昵称-地区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